第164章 无知的大棒槌

第164章 无知的大棒槌

接连三天,李旭东几乎没有做一笔生意,好不容易才缓的过来。

就见着和尚的脑袋又探了进来,东张西望的。

“什么风把你吹来了。”李旭东端起一杯茶。

“来蹭茶喝来了。”和尚笑嘻嘻的,拎着一包10块钱的铁观音,坐了下来,把铁观音递给李旭东。

然后自顾自的倒上了一杯茶。

李旭东见着这一幕嘴角都抽了抽,拿10块钱的铁观音换他6000一斤的茶叶,也真是脸皮够厚的。

茶水喝了一半,和尚才小声说道:“其实这次来是有好东西,带你去看看。”

“什么事儿啊?”

“你别管,咱们一起过去就知道了。”

于是李旭东就这么被拉着上了和尚的车,和尚的车陆地巡洋舰,显得格外的霸气。

就这么坐着他的车,两个人一路开出了郊区,到了下面的一个县城里。

停在了一个别墅小区外边,李旭东跟在他身后,问道:“怎么都跑这儿来了。”

“你知道这儿?”

“……不是,这地方这么偏。”

“好宝贝都藏的深呢。”和尚笑嘻嘻的,带着他摁响了一户人家的门铃。

房门打开,里边儿已经坐着了几个人。

李旭东不以为意,跟着和尚走了进来。

屋子里坐着的是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,看年纪约莫有40多岁,操着一口南方口音。

“先生,你这瓶子的价格太高了,你这样我不好入手。”

听着他那滑稽的口音,李旭东差点儿没笑出声来,不过还好忍住了。

桌子上摆着的是,一些瓷器,都是一眼真的东西。

李旭东也开始打量起来。

那个南方人手上拿着的是一个小碗,一眼过去就能看出这应该是清代的五彩瓷。

据《陶雅》上说:“康熙硬彩,雍正软彩。”又据《饮流斋说瓷》中解释:“硬彩者彩色甚浓,釉付其上,微微凸起。软彩者又名粉彩,彩色稍淡,有粉匀之也。”

这都是说的清代的彩瓷。

而那个南方人手上拿的,应该是雍正彩瓷。

雍正时彩瓷的生产以粉彩和斗彩为主,因此清五彩不及康熙时兴盛,在彩瓷中所占比例不大。

当时的五彩在色彩上改变了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,趋于淡雅,少用大红大绿,画面温婉柔和。

乾隆朝的五彩器多用青花绘画,因此常见的多为青花五彩龙凤纹圆器。

雍正五彩瓷绘图风格有明成化五彩的优雅。图案装饰也从康熙时期的繁复变为疏朗,笔意由道劲趋向纤弱,更接近画院派的风味。

所绘主题占的空间不多,较康熙时期明显收缩,画面留出较大的空间可题诗。

雍正五彩纹饰题材广泛,以龙凤、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鱼藻为主。

纹饰清丽,尤其所绘的树干多为病枝节瘤,显得笔力纤弱,不及康熙时用披麻皺画的树干,显得老枝纷披,奔放有力。

这一点从那个南方人手上的那一只五彩瓷小碗就能看得出来,上面绘制的图案,奔放有力。

应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官窑精品。

再说乾隆时期五彩纹饰是以龙凤、花卉纹为主,而前朝按时令烧造的各种花卉的酒杯此时大为减少,甚至有些品种就此停烧。

乾隆民窑五彩纹饰构图繁缛,尤其是盘类器物,有同时期五彩或粉彩的百花不露地的风格,多吉祥寓意的纹饰如“福、寿、双、全”等字样。

李旭东扫向桌子上的瓷器,其中大部分都是五彩瓷,不乏乾隆雍正之中的官窑精品。

于是他也有些心动了。

“130万。”南方人报出了一个他心中的价位。

听到他的报价,李旭东那一点心动,也就消失了一半。

看来和尚今天是打算带他淘点东西,而不是来带他捡漏的。

“180万。”

南方人犹豫了片刻,从包里掏出了支票本,说道:“那我给你支票吧。”

可是就在这时候,一胖子走了进来,大马金刀的坐在了椅子上,叼着一根雪茄,牛气哄哄的说道:“这东西我看上了,200万。”

得,这是一个不懂规矩的,李旭东嘴角有些抽抽。

古文行的规矩是一个人在买东西的时候,或者是在和卖家谈论这件东西的时候,其他的人是不能插嘴的。

古玩行更没有竞价怎么一说,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,这样对买家不公平,古玩是个体对个体的造诣。

李旭东沉默不语,就这么看着,想看看那个南方人的反应。

遇到这种事情,无论是谁都会十分生气,想必那个南方人也不例外。

果然,南方人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,冷冷的看着那一个胖子。

“先生,你这么做是不是太不地道了。”

“大家公平竞争有什么不地道的?”

李旭东可以肯定这家伙是个棒槌,就像是看笑话一样坐在一边。

“好,那我190万。”

“200万……”

二人就这么你这么多价格,瞬间到了240万,这时候李老板也不加价了,就留着那胖子在那儿得意的笑着。

其实这东西的价值最高也就到200万,就多出来了,40万完全是坑他的。

可是胖子却毫无所知,沉浸在自己,压过了过江龙的喜悦中。

转账付钱一套流程十分流畅。

李旭东都有点咋舌,毕竟就是240万,不是240块。

等到这边交易结束,屋子的主人才看向李旭东二人,说道:“我这儿东西全是父亲留下的,你们跟我过来看吧。”

说着就领着几个人进了屋子,屋子里是一排博古架,里边放着不少东西。

老收藏家,屋子里总是会有这么多东西,但是他们的后辈不见得爱玩这些,所以就会把他们出出去。

这些老藏家的心血,在他们孩子的面前可能就只是钱而已,李旭东心中有些唏嘘。

但是这也是一件好事儿,古玩要流通着才能更值钱,要是一直藏在别人的家里,我不流通,大家见不着这东西,行当里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。

虽然心里唏嘘不已,但是李旭东还是蛮乐意见到这样的事情的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